温馨提示:1.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,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。  2.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,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
  • 追书
  • 捧场
  • 手机阅读本书

江东的精神领袖孙策(转)

更新时间:20110713

名不正则言不顺。言不顺则事不谐。奉孙策为江东的精神领袖的目的只有一个:为江东群英正名,形成宏大的吴国气势。

东吴的真正精神在于三个:团结,忠诚,儒雅。在战火分飞,尔虞我诈的三国,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。东吴的团结第一,忠诚第一,儒雅第一。这些都是精神领域的闪光点,使吴国在没有“汉之正,魏之强”的形势下三分天下,并且这些精神在后世仍然有它们的真正价值。

似乎忠诚团结可以放到一起说。仔细推敲起来,有的团队即使每个人都忠诚,也未必团结,两两之间性格,名分和利益的冲突使团队内耗增加,举蜀国关羽和黄忠的例子就可以明了这点。团结也未必忠诚,如果团结起来叛变,那可万事皆休了。纵观三国,魏蜀吴三家忠诚度最高的首推东吴众将,不但一个个忠心耿耿,而且很能识大体顾大局,不会因一己之私而坏大事。无论程普、黄盖、韩当、周泰、蒋钦、甘宁、太史慈还是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、张昭、张紘、顾雍、朱治、步骘、诸葛瑾都尽心竭力辅佐孙家。吴国的叛变将领远少于魏蜀。因为其它两国人员构成比吴要复杂得多。

看这一段:“饬法修师,则威德翕赫。宾礼名贤,而张公为之雄;交御豪俊,而周瑜为之杰。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,雅达而聪哲,故同方者以类附,等契者以气集,江东盖多士矣。”(西晋?陆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们聚在一起,构成了忠诚团结的团队。

周瑜张昭鲁肃陆逊等自不必说了,再举一个吕蒙的例子,邹身城《吕蒙评传》中说:“吕蒙处世的风貌,表现于严于律已,好学不倦,宽宏待人,诚恳敦笃,居安思危,眼界开阔,成当等同僚病卒,遗下子弟细小,吕蒙辅助他们成长,爱护无微不至;蔡遗曾揭发吕蒙部属短处,吕蒙不计私怨,推荐蔡遗升迁;甘宁粗暴好斗,吕蒙宽容为怀,用其所长;袭肃来降,孙权拟将袭肃军并入吕蒙麾下,吕蒙以大义为重,请示保留肃军的编制;吕蒙有三子,直到临死不为子孙谋取福利,遗属把大量金宝上缴国库,身后丧事力求简约。这些朴素的行事,在那个时代里表现出很高的精神境界。史学家陈寿为吕蒙立传,评论他“有国士之量”,可谓‘恰如其分’。”

吕蒙从一个“吴下阿蒙”成长为“国士”,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个团队中耳濡目染的精神面貌。

江东自来出儒将,周瑜,陆逊是三国儒将的代表,魏,蜀两国在这点上逊色。江东名士之盛,列在首位,儒雅之风蔚然。顾雍是这种风尚的代表之一,何启民在《中古南方门第——吴郡朱张顾陆四姓之比较研究》说:“(自顾雍以来,在责已深,待人厚,侍君忠,为主分忧,而不见已功的门风下,顾氏子弟有一种特殊的风格,适当的收敛,非但仁,而且智。”正因为有这些治理的能手,王夫之在《读通鉴论》中说:“自汉末以来,数十年无屠掠之惨,抑无苛繁之政,生养休息,唯江东也独。”

说完上述三种“吴国精神”,目的在于:我们喜爱吴国的根本理由,蜀派喜欢关张马黄赵的勇武及诸葛亮的智慧,魏派喜欢曹孟德的政治力和二荀程郭贾的谋略,吴国不但有与之比肩的智士猛将,更有一种闪光的精神。值得吴派自豪。

这种精神的领袖,是孙策孙伯符。

孙策的个人魅力不但使麾下敬佩,百姓景仰,即使对手也折服。“伯符年未弱冠,已交结知名,转斗江东,士民乐为致死,太史子义一见解缚。孙氏父子、兄弟皆善于招致英雄,据有江东非偶然也。”策传云:“(袁术大将乔蕤、张勋皆倾心敬焉。”因孙策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,不赘述。非凡的人格魅力使孙策成为江东众望所归的精神领袖。

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请订阅正版;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,请告知,我们将及时删除

小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
我要评论(0)
QQ群
分享
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